随着科技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现代人大多体力劳动减少,饮食中摄入糖、脂肪等基础物质的量和以前相比大大提高,很多人饮食结构不合理,摄入过多的糖、盐、油脂,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一些问题。三高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都是人体代谢方面的慢性病,出现了这些情况不会立即致命,但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,而现代这些疾病发病人群越发广泛,患病平均年龄也在逐渐降低,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可能患有这样慢性病。都是因为饮食不够合理,缺乏运动,可以说这些是“富贵病”。
人类饲养的牲畜,以往养动物有用来干活,还有专门用来食用的,而现代农业也更发达了,畜牧业养殖手段更强大,饲养的牲畜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吃。并且为了利益更大化,饲养牲畜的时候,都尽可能希望它们肉长得越快越好,尤其是二师兄,还总被我们用肥胖来形容,它会得三高吗?二师兄吃这么多,谈不上营养丰富,但它吃得多高糖高热量毫无忌口还不运动,它会得糖尿病吗?
猪胆酸:二师兄不得糖尿病的关键
糖尿病多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问题,而导致人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,得了糖尿病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,主要对肾、心脏、血管、眼等都有慢性损害。得糖尿病的人,有些人是遗传,容易患病,还有更多是饮食习惯导致的,平常吃太多高糖食物了,而得了病的患者,从此以后就要告别甜点,水果也不能多吃,主食少吃,很可能都不能吃饱,总之是很折磨人,吃东西要格外注意,常监控血糖,严重了还得注射胰岛素。
成天不是吃就是睡,并且吃的都是催肥饲料的猪也是不会得糖尿病的,根据研究,不论猪在饮食上怎么吃,又怎么个不运动,它都不会得糖尿病的,并且猪仔中有种常见疾病:低血糖症。
根据这些现象和情况,科研人员设计实验,经过详细研究,他们发现,是因为猪分泌的一类胆汁酸,约占血清总胆汁酸的76%,而人和小鼠虽然也会分泌这个胆汁酸,但含量很低,只有2-4%,实验证明就是因为这个猪胆酸,让猪拥有如此强大的血糖调控能力。
他们利用药物阻断猪肝脏产生猪胆酸,发现随着猪胆酸水平的下降,猪很快就会出现高血糖的情况,这类猪胆酸在猪体内有效的调节和平衡糖代谢,从而让猪不会得糖尿病。
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猪胆酸是否能作用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,他们又用两种糖尿病的小鼠进行实验,结果都观察到,喂食猪胆酸后,对于小鼠糖尿病都有显著的效果。
古代也有人患糖尿病,那个时候出现类似如今糖尿病的症状被称为“消渴症”,在明代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记载,猪胆主治消渴症。
以往这类胆汁酸因为在人体内含量低被忽视,这个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在抵抗糖尿病能发挥重要作用,这项研究去年12月发表在Cell子刊,并且被收录于《纪念胰岛素发现100周年》专刊,感谢光吃不得糖尿病的二师兄,让我们发现了猪胆酸这个内源性(人体内自有的)、高效调控血糖的代谢物。
活不到得病的牲畜
野外的动物是否得病,人们通常也不会监控到,并且生活在野外的动物很多可能都无法经常吃饱,更不要说得因为营养过剩才会出现的疾病了。但是人饲养的牲畜,尤其是不用做农活,纯粹当作肉食来饲养的牲畜,它们的一生就是吃吃喝喝睡觉长肉,肉长的好了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,它们会得三高吗?
上文已经跟大家讲了,猪不易得糖尿病,而其他的牲畜也没有听说会有三高的,这是因为它们大多活不到得三高的年纪便已经可以出栏。
过去生活条件差的时候,人们对油脂的渴望和向往远胜于现在,就拿猪肉来说,一度肥肉是更受欢迎的部位,而不是现在这样瘦肉、排骨更受欢迎,肥油反而遭人嫌弃。人类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本能和喜好,普遍更倾向于高糖、高热量、高油脂的食物,但物极必反,现代人太容易摄入这些了,油脂过多会觉着腻。
养殖的最终目的是卖个好价钱,为了效益更好,肉质更好,很多牲畜都是在刚成年,甚至一些还相对是幼崽就会被当作食物了,而无论是什么动物,年轻的时候代谢能力总是更强大一些,所以大部分牲畜在还没能活到因为吃太多得病的地步,就已经没了。
以鹅为例,鹅肝是脂肪肝吗?是又不是
烤鸭、鹅肝是典型的被人类特殊育肥进行食用的,优质的烤鸭会有特殊填鸭喂养,为了让它更肥美;好的鹅肝也是特殊喂养出来的鹅,专门培养出来的鹅肝和普通鹅肝相比含脂率高达60%,它确实算是“脂肪肝”了,但是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病理上的脂肪肝是不同的。
作为食用的鹅肝是不能有脂肪性肝硬化、脂肪性肝炎等症状的。但是在饲养鹅肝的鹅过程中,因为会给鹅强行饲养各类高糖、高油脂食物,并且限制鹅的活动,对鹅的健康来说,也是非常不好的,会导致它们也很容易患脂肪性肝炎等相关病症。
最后
要知道一只鹅本身是可能活到28-50年的,猪的平均寿命是20年,羊平均寿命约为12年,牛自然寿命是20-30年,但是作为被肉食饲养的情况下,你觉着它们能活多久呢?
现在一些养殖场的宣传,都是让动物有更好的生长环境,也会让它们运动,还会听音乐,牲畜越健康肉质越好。
子非鱼焉知鱼之乐,不知道这些牲畜的一生到底是否快乐,但是它们确实极少有三高困扰。
关注黑洞君,看更多趣味科学知识。